北卧口村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诞生地遗址位于尧都区刘村镇北卧口村的火戏庙内。
火戏庙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民间组织了7个村庄共同集资修建的。火戏庙建筑群占地20多亩,每年农历三月十二广大村民在此集会。因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放焰火,所以叫作火戏庙会。
1937年9月,中央军委根据抗日战争形势发展和作战的需要,决定组建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调总部作战科长、炮兵主任、朝鲜籍留着小胡子的传奇人物武亭,总部特务团政委邱创成共同负责筹建。1938年1月28日,八路军总部在临汾刘村镇北卧口村的火戏庙内举行隆重的炮兵团成立大会,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等领导到会祝贺。在成立大会上,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彭雪枫在大会上宣读了中央军委命令:任命武亭为炮兵团团长,邱创成为炮兵团政治委员,匡裕民任参谋长,袁光为政治处主任。全团兵员来自铁路工人、农民和部分青年学生,还有从汾阳游击队调拨来的4个建制连队,以总部炮兵连为基础,组成炮1、3营和1个观测连、1个特务连,全团共有12门山炮,一架德式炮队镜和一些破旧的炮兵器材。尽管人少、装备差,许多人不懂技术,但部队情绪高涨,都为自己成为第一个炮兵团的成员而自豪。中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杨尚昆在成立大会讲了话,重点阐述了成立炮兵团的重大意义,勉励全团官兵克服一切困难,学习炮兵技术,培养好干部,发扬我军光荣传统,争取早日走向抗日战线。参加大会的还有临汾地方官员、各界代表和阎锡山部队的代表。1938年2月25日,在团长武亭、政治部主任袁光率领下,炮兵团奉命离开临汾,开始向陕西延安进发。至此,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结束了在临汾的初创时期,开始走向新的征途。
该遗址被侵临日军于1939年全部拆毁。现村民全盖起房子,成为居民区,只留下一口枯井。
【人物链接】
武亭(1905—1951),原名金武亭。1905年生于朝鲜咸镜北道镜城郡,1919年参加了朝鲜“三一”反日爱国运动,由此开始革命生涯。1923年初,他和无数朝鲜革命志士一样,秘密渡过鸭绿江,来到中国寻求争取朝鲜独立复国的道路,开始了他在中国22年的传奇经历。
武亭在中国工农红军中历任连长、营长和团长等职,并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长征开始后,武亭担任军委第1纵队第3梯队队长兼政委,1934年12月黎平会议后,武亭调任红3军团炮兵营营长。
1935年6月,红1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妄图乘党中央面临的暂时困难夺取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权。8月中旬,红3军团长彭德怀发现军委参谋部将各军间以及各军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通报的密码全部收回,各军与军委的直接联系中断,只能与前敌总指挥部(即张国焘领导的红4方面军)通报。为防不测,彭德怀指示红3军团另编密码本,并设法与林彪率领的红1军团恢复联络,共同保卫中央的安全。彭德怀将此重任交给了武亭。武亭带着电台、密码本,拿着指北针前往甘肃俄界寻找红1军团,历尽艰辛完成了任务。
就在武亭将密码本送达1军团的当天,张国焘密电陈昌浩要“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中央和中央红军。毛泽东果断决定率红3军团和军委纵队即刻前往俄界,与红1军团会合,挫败了张国焘的阴谋。武亭接通的红1、3军团的电台联络,在这次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征结束后,武亭进入红军大学学习,后担任红军总部作战科长。1937年,武亭接受了重组八路军炮兵的重任,并于1938年1月在山西临汾刘村亲任八路军第一个炮兵团——总部炮兵团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武亭回国,历任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中央委员、劳动党第二书记、朝鲜人民军第2军团长、首都防卫司令官等职,1951年7月病逝于平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