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村镇五同丰大院中共中央北方局驻地旧址位于尧都区刘村北街(现称刘北)最东头,距309国道仅百米之遥,坐北向南,是一座标准的北方式农家宅第。在高大的门楼上镶嵌着“五同丰”三个砖雕大字。现今大门、围墙及宽敞的前院已被几家现代农舍所代替,仅存二门及其后院的原有建筑。
1937年11月1日,太原沦陷前夕,中共中央北方局随八路军办事处第一批人员由省城南迁临汾,约10日后到达临汾。先住八路军总兵站,11月14日,北方局与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一同迁到汾河以西的刘村镇,驻扎在“五同丰”大院里。西院是北方局首长的住处,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住东房,北方局副书记杨尚昆住西房,北房是会议室兼灶房,南房住着房东史希杰一家。东院住的是北方局各部,组织部长林枫、宣传部长李大章、统战部长(待查)以及各科室都住在这里。当时,党的领导机关是严格保密的。北方局对外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二科。刘少奇化名胡服,亦称陶教官;杨尚昆亦称杨主任,也称杨教官。刘少奇、杨尚昆等来到刘村后,立即着手研究工作。总结了北方局前一时期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华北今后对日寇的主要斗争形式,应由七七事变前的非武装斗争迅速转变为大规模的人民武装斗争”的基本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提出了“广泛组织领导和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民主政权,尽快发展和壮大人民武装力量,把八路军扩大到数十万人、枪的集团,独立自主地坚持华北抗战”的中心任务。中共中央北方局驻刘村期间,刘少奇为北方局起草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华北党的任务的决定》;发表了《关于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政策问题》一文;刘少奇、杨尚昆向中央提出扩大红军,争取华北游击战胜利等问题;发出动员一切力量,粉碎日军围攻的指示;刘少奇主持召开了山西省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参加了在赵城马牧召开的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高级干部会议。动员党的干部要在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下,坚持全面抗战,大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掌握武器,建立与发展党的组织,独立自主地领导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期间,刘少奇、杨尚昆等北方局领导返回延安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刘少奇还代为山西牺盟会起草了《山西农民章程(草案)》等。
1938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撤离刘村,转战吕梁山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