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从洪洞战地发出的借款信

  时间: 2022-05-09 

人生在世,谁都可能会遇上一时手头不便,向人借钱的事。朋友,您向人借过钱吗?在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展厅里,就陈列着一封抗战初期朱德在洪洞万安镇高公村八路军总部写给好友戴与龄的借款信,这封信虽然已经纸质发黄、破损,但字迹仍然清晰可辨。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与龄老弟:

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虽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收复了许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敌人后方北平区域去,日夜不停的与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的胜利......昨邓辉林、许明扬、刘万方等随四十一军来晋,已到我处,谈及家乡好友,从此话中知道好友行迹,甚以为快。更述及我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唯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朱德二哥之子)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 我又函南溪兄寄贰佰元,恐亦靠不住,望你做到复我。

此候 近安

                  朱德             

                 十一月廿九日于晋洪洞战地华北军分会

(朱德总司令在高公发出的借款信)

大家一定好奇,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当时已经是八路军总指挥的朱德,为什么会跟别人借钱?难道他真的连赡养老母亲的区区二百元钱都没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总司令这封借款信的故事。

那是1937年11月,朱总司令率总部由五台山转战晋东南,从安泽抵达洪洞。朱总司令的同乡邓辉林随抗日部队来到洪洞万安镇高公村八路军总部,告诉他四川老家仪陇正逢旱灾,家里人因他参加革命而遭受株连和迫害,生活异常艰难。就是这一番话让朱德想起了自己 80 多岁的生母和养母。他担心二老不能度过荒年,很想予以接济,尽一个儿子应尽的义务。

然而,当时的朱德每月仅有5.5元法币津贴,他囊中羞涩,根本拿不出钱来接济母亲。于是在 11 月 29 日,他给同乡好友戴与龄写了上面的这封信。戴与龄当时在泸州开药房,接到朱德的求助信后,感慨万端,立即筹款,给朱德两位母亲寄去 200 元,解了她们的燃眉之急。

我不知道您此时此刻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就我来说,真的不能不为之震撼。这不足 300 字的求助信,流露出的恳切和无奈、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民族解放、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实实在在感动了我。

八路军总部在马牧驻扎期间,朱总司令同夫人康克清住在马一村卫绍武家。他们生活非常俭朴,同战士们一样穿着蓝色粗布衣服,吃大锅饭。当时卫绍武一家和当地乡亲们给后勤部的同志送来很多粮食和蔬菜,想专门给他开个小灶,但朱总坚决反对,坚持与警卫战士们一起吃饭,不搞特殊。

(朱德总司令(左)与彭德怀副总司令合影于洪洞)

一直以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革命胜利后,朱总司令从没拿过元帅军衔的高工资,只拿行政级别工资;他在去世前曾嘱咐亲属,把节余的存款交给组织作为党费。1977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收到了以“朱德同志”名义交来的20306.16元,成为朱德的最后一笔特别党费。朱德总司令的这种艰苦朴素、一心向民的革命精神感染着槐乡大地,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槐乡1500多平方公里的热土。

朱总司令在他60岁生日时曾这样说过: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母亲给了我身体,给了我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是共产党培养我成为一名解放军的总司令,我相信我一定能看到新中国的成立,一定能亲眼看到咱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

2021年12月1日,恰逢朱德元帅诞辰135周年,我想对您说,这盛世如您所愿,那漫漫长路和那道不尽的苦,已在今时,换为了山河的无恙、人民的安康。您这种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品格魅力和宝贵精神,依然绽放着勇毅前行、守正创新的时代光芒。我辈自当,不负先辈期盼,续写鸿鹄之志,不忘初心使命,继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