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京斋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地方志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历史自觉、政治自觉、理论自觉、行动自觉,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担当作为、默默奉献,记录新时代、服务新时代,不断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全面实现“两全目标”,编纂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5300余部,历时二十多年的第二轮修志任务圆满完成;每年编纂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3000多种,年鉴全覆盖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扎实做好扶贫志、全面小康志(以下简称“两志”)编纂准备工作,贯彻落实好中央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宣传部安排部署。积极推进中国抗日战争志项目和中国地方抗日战争志工程,继续推进中国名镇志、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支持《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出版及《粤港澳大湾区志》编纂工作,开展“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系列活动,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制订《退役军人名录和事迹载入地方志实施办法》,推动地方志服务新时代。组织第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活动,推进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举办中国首届方志编辑出版论坛,进一步提升地方志质量。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方志论坛、第五届全国年鉴论坛、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建设暨理论研讨会等中国地方志系列学术活动,促进方志理论研讨交流。统筹协调推进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粤港澳大湾区分馆建设,国家方志馆集群效应初步显现。组织开展全国地方志系统二轮修志成果报送工作,开发完成国家数字方志馆,方志馆研究服务平台作用凸显。积极谋划“十四五”时期地方志事业发展方向,部分省市出台“十四五”时期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吴志宏同志被中共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与人社部联合表彰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32个、先进工作者10名,大大激发了方志人的斗志豪情。
2021年的亮点还有很多。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已将各地工作总结汇编成册,发给大家参考借鉴,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全国地方志系统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社会各界对地方志工作的关心与帮助。在此对关心重视地方志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对默默奉献的广大地方志工作者,以及热爱和支持地方志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2022年,全国地方志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地方志质量建设和服务新时代,进一步提升方志文化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抓牢一条主线,总结谋划全国志鉴史工作
一是全面总结二轮修志,积极谋划三轮修志。要系统总结评估二轮修志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教训,对编修制度、编纂质量、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开展深入探讨和全面研究,着重对志书质量进行检查,上半年各地先自查,再由中指办联合图书质检部门进行抽查。谋划举办全国地方志成果展,全面展示方志人的劳动成果,大力彰显方志文化魅力。积极开展三轮修志专题调研,组织研讨重大理论问题,科学拟订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扎实做好资料、人才准备。中指办向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赠阅《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为各地修志提供参考借鉴。继续与香港地方志中心等机构合作,稳妥推动香港、澳门地区修志。加快推进中国抗日战争志项目和中国地方抗日战争志工程,努力打造精品志书。
二是持续巩固年鉴全覆盖成果,深化年鉴质量建设。科学规划全国年鉴事业,制定出台新时代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组织好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2022年卷编纂出版工作,继续实施“年鉴全覆盖”半年统计通报,持续开展地方综合年鉴出版资助工程,不断健全“一年一鉴,公开出版”长效机制,为“十四五”时期三级综合年鉴持续编纂出版打好坚实基础。持续打造中国精品年鉴,启动精品年鉴区域试点工作,扎实开展“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
三是扎实推动地方史编写工作,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继续探索和完善地方史编写工作模式,具备条件的地方将地方史编写纳入地方志工作范畴,统一规范管理。稳步开展试点工作,加强对地方史编写的理论研究和业务指导。促进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地方史编写水平。
第二,把握两个重点,忠实记录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完成的扶贫和全面小康伟业
编纂“两志”是党中央交给全国地方志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地方志工作者服务新时代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系统的重点工作。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中央宣传部安排部署和中指组具体要求,制定出台“两志”工程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两志”编纂工作。目前中国扶贫志已被列入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要统筹谋划好“两志”编纂,加强顶层设计。开展“两志”试点工作,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选取不同类型的编纂单位,形成国家级试点。抓好“两志”编纂培训,根据区域差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组织“两志”理论研讨,为保证“两志”编纂质量夯实基础。
第三,推进三项工程,着力拓展地方志事业发展新领域
地方志事业发展要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方志文化产品的需求相适应,要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相适应。要稳步推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志、中国传统村落志、中国名镇名村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志系列丛书编纂工程。目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志丛书、中国传统村落志丛书也被列入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要精心准备,做好规划,定好标准,注重质量管理,严把质量关,打造行业认可、人民满意、不负时代的精品工程。
第四,夯实四大基础,全面筑牢事业可持续发展根基
一是大力推进地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中指办组织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论坛,支持地域文化浓厚的地区举办分论坛,深刻阐释、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积极探索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模式,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相关规定推动设立方志学系,力争2023年招生。总结理论研究成果,健全方志理论研究学术规范,编写《方志编纂教程》《年鉴编纂教程》等教材。发挥好中国地方志学会等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与国内外学界的交流合作,积极吸收社会各界有志之士参与地方志理论研究,坚持聚天下智慧而用之。精心组织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和方志、年鉴、方志馆专题研讨会,办好《中国地方志》《中国年鉴研究》《中国方志馆研究》等学术刊物,组织开展地方志优秀期刊评选活动。
二是全面统筹推进方志馆建设。加强方志馆工作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全国方志馆事业发展,修订印发方志馆建设等相关规定。召开方志馆建设经验交流会,提升方志馆建设水平。稳步推进国家方志馆分馆建设,要办一个成一个,成一个优一个。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方志馆建设,着力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方志馆体系。目前海内外藏明代善本方志目录及研究报告已被列入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要进一步立足于馆藏资源体系建设,强化志鉴史收藏特色。探索契合新时代发展的展览宣教形式,凸显方志馆育人功能。
三是加快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盘活各种数字方志资源,提高地方志事业服务新时代的效率和能力。继续推进数字方志馆建设,筹建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库,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呈现志书、年鉴、期刊、地情资料书等地方志成果。积极开展与新闻媒体机构合作,以更高的宣传平台,讲好方志文化故事,讲好地方文化故事,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构建《方志中国》内刊、《中国方志》报、“方志中国”微信公众号、中国方志网、影像方志五位一体的地方志工作宣传网络,多角度、多层面传播地方志工作动态和方志文化信息,提升地方志在社会上的知晓度。
四是持续推进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要做好人才建设顶层设计,制订出台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地方志干部队伍的意见。举办全国省级地方志工作主要负责人高级研修班暨全国地方志系统人才工作座谈会,强化人才意识。拓宽人才思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探索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有效路径,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加强与各学科、各领域专家学者的沟通联系,建立地方志专家库。注重典型引领,深入开展向吴志宏同志学习活动,对标对表学先进,对照典型找差距。加强业务培训基地建设,选择不同地区高校开展合作。完善培训制度,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领导干部、业务人员等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支持地方志工作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全方位提升地方志队伍素质,为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以上工作总结和任务安排,请各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有关部门将其作为谋划今年工作的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