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张汉丞与襄汾抗日武装的组建

  时间: 2023-07-04 

        【作者简介】李高峰,襄汾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15698623108

主题词】张汉丞  襄汾抗日武装  组建

【内容提要】1937年11月,张汉丞来到汾城县,负责对汾城自卫的训练。1938年3月,汾城沦陷后,他带领自卫队员们汾城姑射山一带对日军进行游击战。他深得游击战精要,机动灵活的打击日军,给侵略者以狠狠打击。他虚怀若谷,始终从大局考虑,推位举荐郝玺担任政卫二支队队长。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后离开汾城。在汾城的两年零一个月中,正在汾城人民抗日武装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时期,也是汾城武装力量与侵略者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他用青春与热血为襄汾的抗日斗争写下了浓墨重彩地一笔。

张汉丞(1913—2008),原名杨业龙,中共党员,湖北省麻城市西张店乡高山村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汾城自卫总队中队长、山西政卫二支队二大队大队长,山西新军二一三旅五十七团团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海军后勤部长、顾问。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地地革命时期,曾任赤卫队连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连排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进入川陕,参加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任庆阳步兵学校排长。

“七七事变”后,于1937年8月来到山西,被分配到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三纵队(以下简称“决死三纵队”,为安全和保密起见,共产党在“决死三纵队”的秘密负责人杨献珍要他将原用名杨业龙改名。因他的母亲姓张,杨献珍就为他取名张汉丞。在他的革命生涯中,组织和创建了不少革命武装。汾城自卫队是他革命生涯中参与创建的最早的一支队伍。

1937年11月,经“决死三纵队”政治戎子和介绍,张汉丞来到汾城。张汉丞的到来,汾城县委书记程谷梁很高兴,对他说:“搞武装建设我是外行,你是从红军来的,带过兵,打过仗,就按红军、八路军的建军原则搞吧!”随即,张汉丞被任命为自卫队二中队队长。

张汉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把汾城自卫队的整训搞得有声有色。在军事方面,着重抓了基本军事常识训练,如队列、射击、刺杀、侦察、夜战、野营、攻碉堡等;在政治培训方面,除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基本内容和官兵一致、军民一家等外,还讲解党的《抗战救国十大纲领》,宣传毛主席统一战线思想和一起抗日时事。虽然自卫队员大多为汾城当地农民,但经过训练,成长很快。

1938年3月初,汾城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汾城党、政、军全部在日军到来之前撤退到西山盘道一带。汾城自卫队在梁谷梁的主持下,改名为“汾城县抗日游击支队”,成为汾城县境内主要的抗日武装。5月,撤到吉县的阎锡山为了恢复他的统治系统,也不为了不刺激日本人,要求各县把“抗日游击队”一律改称“自卫队”,这些名称上的更改,体现了阎锡山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圆滑的政治手腕。

张汉丞率领二中队锄奸清匪、打击日军、骚扰据点、进行反“扫荡”,打了不少胜仗。最著名的有“巧布铁耙阵打日军骑兵”和“假埋人奇袭赵康据点”。

铁耙阵打日军骑兵发生在1938年3月中旬。当时侵占汾城的日军是进攻山西的“清水师团”部。他们自称精锐之师,十分猖狂,三天两头出来扫荡,烧杀、抢掠,奸淫妇女。一天,部队接到报告说,明天一早这伙日军骑兵又要到北膏腴一带扫荡。当天下午,部队在驻地的老乡家里借了几十个平地用铁耙子,又准备了一些粗铁丝。连夜把铁耙子齿朝上埋在汾城通往北膏腴的路上,又用路两边的树作桩子,拦路拉上几条铁丝当绊马索,布下了一个“铁耙子阵。”一切都准备好后,张汉丞带了一个中队埋伏在离路不远的深沟里。第二天天刚亮,敌人果然出动了。几十个日本兵骑着高头大马一溜烟地向北膏腴方向奔来。当马队闯进“铁耙子阵”时,跑在前面的十几匹战马突然被绊到,竖在地上的铁耙子齿“扑嗤”、“扑嗤”扎进了马肚子,马上的敌人纷纷落马,有的被铁耙子齿刺死,有的被刺伤。游击队趁机开火,当场又撂倒了几个。剩下跑在后边的十几个日本兵急忙拨转马头,仓皇逃回汾城。

奇袭赵康镇据点的时间是在当年的3月末,这是汾城自卫队员们想出来的,张汉丞考虑后觉得可行,于是准备了一口棺材,棺材里装上枪,又在棺材上盖了一块大红缎子。准备妥当后,张汉丞和二十几个游击队员化装成农民,抬上棺材,扮成送殡的样子向赵康镇走去。当走近赵康镇日军据点时,站岗的日本兵要检查,自卫队员们有意不肯。这下惹恼了站岗的日本兵,“八格呀路”、“死了死了”地骂了起来。听到吵骂声,岗楼里一窝蜂跑出十几个持枪的日本兵和汉奸。自卫队员们趁机揭开盖在棺材上的红缎子,取出枪开了火,一阵枪声过后,敌人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被送上了西天。自卫队员们急忙拣了几条枪,还抓到一匹受惊脱缰的日本战马,调头就跑。等岗楼里的日本兵和汉奸出来追击的时候,自卫队员们早已抄小路,穿密林,跑得无影无踪了。

在人民武装的沉重打击下,日军于1938年517间,汾城县长胡西安在盘道村大庙主持召开联欢会,为4对新人举办了集体婚礼。他们是:一中队长郝玉玺与战士翁思英,二中队长张汉丞与战士马映梅,五中队长刘希温与战士黎明,牺盟特派员郭庆基与战士齐跃存。战争期间的婚礼隆重而简朴。他们个个容光焕发,兴高采烈,身穿粗布戎装,脚穿群众送的布鞋,一杯清茶、一盘糖果,一朵红花就完成了婚礼。

而在此前,根据斗争形势的变化,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乡吉特委决定联合襄陵、新绛、吉县、河津、乡宁、稷山等县的农民自卫队组建一支新军,部队名称定为“山西新军政治保卫二支队”(以下简称“政卫二支队”)。这样做,能聚零为整,壮大抗日武装;同时又因为是新军,可以在阎锡山那里取得合法地位,名正言顺地跟阎锡山要武器、要装备、要钱、要粮食,减轻群众负担,减少自卫队的困难。在酝酿支队领导人人选的问题上,不少同志提出让张汉丞当支队长。但张汉丞认为不妥,他提出了两个原则:“一回避”、“二把关”。回避的意见是指他自己必须回避,因为当时我党同阎锡山有协定,新军各级指挥员要由阎锡山委任,而阎锡山的地方性又很强,决不会同意让这个外来的湖北人当支队长。如果张汉丞一旦出头露面,就容易暴露目标,引起阎锡山的警惕,事情就难办了。“两把关”即,坚决不能让阎锡山派人来当支队长,如果他要派人来,要想各种办法把他顶回去。为了使这支武装完全掌握在党的手里,最后大家提议由郝玉玺担任了支队长。因为郝玉玺是党员,曾任汾城抗日自卫队中队长,并且郝玉玺原籍五台,和阎锡山是同乡,还曾在阎锡山办的大学读过书,对阎锡山官场上的那一套作风比较了解。193810月,政卫二支队成立大会在汾城县西中黄村召开。张汉丞担任了二大队大队长。副大队长李景春,政治指导员贾久民,下辖三个中队。

政卫二支队成立后,几乎天天都在打仗。二大队的主要战斗有:

1938年11月,二大队曾先后两次在三官峪口伏击日伪军,打死百余人。1938年夏秋之交,日军在襄陵县西王扎了据点。趁敌立足未稳,二大队奉命夜袭西王,拔掉了这颗钉子,消灭日伪军数十人。19394月的一天,日军调集千余精兵,步炮协同,开赴我政府和部队所在地盘道村。二大队迅速投入战斗。在张汉丞、贾久明的指挥下,掩护政府和非战斗人员和人民群众撤往山上,部队利用有利地形与敌周旋,使敌人炮火难以发挥威力,敌人纠緾一天,一无所获。傍晚,敌人冲进盘道村放火烧房,我们则在村外袭扰敌人。敌人当晚撤退,二支队全体同志立即进村救火,减少了一些损失。这一仗打死日伪军近百人,二大队亦有伤亡。1939年春,二大队四中队在汾史公路(汾城到史村)上伏击日军运输队,炸毁军车一辆,消灭日伪军数十名。

在抓好武装斗争、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二大队在张汉丞的领导下,还加强了党组织建设,二大队的党员发展到七八十名,占到全大队总人数的15%左右。另外,去除还建立了进步的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制度,加强了部队的阶级教育和民主教育,使党在军队中建立了巩固的基础。提起政卫二支队,人们知道它是“挂阎锡山的牌子,走共产党的路子”的队伍。

1939年6月,政卫二支队升编为山西新军二一三旅。张汉丞被任命为五十七团团长。阎锡山为了加强对二一三旅的控制,向部队派出了“联络官”,派遣到五十七团的“联络官”是少校范辉。张汉丞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使之处处碰壁,一筹莫展,一点有用情报也搞不到,更不用说控制部队了。

1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了针对山西新军的“十二月事变”(因首发晋西,故又被称为“晋西事变”),因为我党早就认清了阎锡山的面目,预先做了妥善安排。张汉丞也随部队安全撤退到位于沁源的太岳根据地。随之,二一三旅并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一纵队。1940年初,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五十七团团长,后任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期间,转战襄汾、乡宁、曲沃、翼城、洪洞、安泽、浮山等地,打击日寇。曾参加百团大战。后任中条山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参与领导开辟中条山抗日根据地建设。期间,组建了多支抗日武装。解放战争时期,赴东北任嫩江警备二旅旅长兼嫩江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任海军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6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继续任海军后勤部部长。1975年任海军顾问。20081217日在北京逝世。

从1937年11月到193912月,张汉丞在襄汾经过了两年零一个月的斗争生活。这两年零一个月,正在汾城人民武装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时期,也是汾城武装力量与侵略者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他用青春与热血为襄汾的抗日斗争写下了浓墨重彩地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