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壁会议”决定:东征红军回师西渡

  时间: 2021-07-23 

“桑壁会议”决定:东征红军回师西渡

中共永和县委党史研究中心  李保成

    1936年,在日寇侵华、民族危难、蒋介石国民政府对外不抵抗对内继续围剿红军的时局下,初到陕北的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等革命先辈的领导下,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积极响应全国民众的抗日呼声,做出“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抗日救国”的伟大决策。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从1936年2月20日渡河东征到5月5日胜利回师陕北,在山西境内转战75天,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堵阻截,虽然没有实现歼灭日寇的目标,但是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转战山西50余县,歼敌13000余人,俘敌4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4000多支,火炮20余门,扩大红军8000余名,筹集抗日款物合(折)计50万银元,组织地方游击队30余支,唤醒了民众,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抗日主张,并在多地建立了县、乡、村苏维埃政权,发展了党的地方组织。期间,毛泽东和党中央及红军总部在山西境内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其中“回师西渡”的英明决策,就是在永和县桑壁镇桑壁村召开的 “桑壁会议” 上最后形成并发布。这是红军东征期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山西境内召开的最后一次重要会议。

横扫千军如席。红军突破黄河天险后,左、中、右三路大军势如破竹,长驱东进。东征红军的节节胜利,使阎锡山非常恐惧,不断请求国民党中央军支持。4月,蒋介石任命陈诚为晋绥陕宁四省边区“剿匪”总指挥,从洛阳等地抽调国民党中央军支援阎锡山。阎锡山和陈诚在太原密谋,决定将入晋国民党中央军编为第一路,由陈诚任总指挥,分别部署在同蒲铁路南段和东南地区,主要“围剿”红军右路军,并防堵红军转进河北、河南;晋绥军各部编为第二路,由杨爱源任总指挥,分别部署在晋西、晋西北地区,主要“进剿”红军左路军和中路军。为策应在山西对红军的“进剿”,蒋介石还命令驻陕西的东北军、第十七路军进攻陕北苏区,从西面封锁黄河,阻止东征红军西返,企图将红军各个击破,围歼于山西境内。

针对红军即将陷入封锁包围的情况,毛泽东、彭德怀及时调整部署,迅速收拢兵力,粉碎敌人的“围剿”计划。从4月4日开始,左、右两路军在抗击敌军进攻中,从南北两线向晋西地区集中。三路红军动作有力,仅用半个月时间,即摆脱了敌军的追堵和围攻,完成了收拢兵力、集中作战的预定计划,粉碎了敌人分割消灭红军的企图。东征红军在晋西地区集中后,敌军紧接着围攻过来。在各路敌军涌进晋西,即将向红军发动进攻的情况下,4月22日,毛、彭二人曾致电林彪等人,指示一军团行动方针。此时,东征红军尚未作出回师西渡的最终决议,华北各省仍然是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但回师西渡也已列入重要方案之内。4月21日至24日的四天当中,红军总部连发七份电报,命令一军团、十五军团集结于永和关、马头关、清水关一线,夺取沿河渡口,保持两岸畅通,同时又致电周恩来、宋时轮、阎红彦、蔡树藩,准备渡船架设桥梁,做好迎接主力回师西渡的准备工作。(详见参阅资料一:)

4月25日,毛泽东率红军总部和红军28军从康城出发前往永和。4月27日,毛泽东、彭德怀等来到永和县境内,经过土罗、上刘台、大风圪堆、新乡、南寨、堡则、署益等村,到达桑壁镇桑壁村红一军团团部(阎政权村公所所在地)。

4月27日至30日,毛泽东在永和县桑壁镇桑壁村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有人认为是军团长会议或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彭德怀、林彪、聂荣臻、秦邦宪、王稼祥、邓发、凯丰、张浩、林伯渠、叶剑英、杨尚昆等。(参阅资料三、四、五)。在27—28日的会议上,毛泽东等对当时的形势和任务作了分析。针对敌军加紧进逼,红军被严密封锁,红军在晋西活动的余地越来越小,困难越来越大的情况,28日,会议正式作出了红军“回师西渡、联蒋抗日”的决策。28日20时,毛泽东、彭德怀在桑壁镇桑壁村致电周恩来、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叶剑英、杨尚昆,正式发布了回师西渡的指令。(详见参阅资料二)

29日,毛泽东在会上对晋西会议的决定作了报告。(《东征琐记》记载是对大麦郊会议的决定作了报告,实际是对晋西会议的决定作了报告。详见参阅资料六)。 报告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关于国际形势。毛泽东分析了苏联、法国、美国等的形势,指出了法西斯的潜在威胁,认为“目前的形势是很紧张的”,强调“和平口号与统一战线是目前形势中主要策略的一环”,必须“反对宗派倾向,反对关门主义,反对右倾”。二是关于实行统一战线的口号。强调要在瓦窑堡会议的基础上,补充新的口号:争取迅速对日作战;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全国红军集中河北,为抗日之先锋;联俄联共,一致抗日。关于争取迅速对日作战,毛泽东认为,这一口号能够动员全华北以至全国,对于红军只有扩大,毫无削弱。三是关于东征的成绩。毛泽东在报告中对红军东征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总结,即“胜利了”:不仅壮大了红军,而且巩固了陕北苏区。四是关于红军的团结统一问题。毛泽东强调,要坚定政治立场,不放弃原则问题,通过争论、说服和批评,达到党和红军的团结与统一。五是关于西渡黄河的战略。毛泽东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向东突击是脱离陕甘苏区的冒险行动,没有胜利把握,因此决定转移方向作战。西渡黄河前夕,毛泽东对东征成绩和西渡黄河战略进行阐发,使这个报告不仅传达了晋西会议的精神,也为红军回师陕北作了有力动员。(详见参阅资料三)

会议期间,政治局讨论了红军的团结与统一问题,要使全部同志了解党的政治路线,了解军委的战略路线,把一切问题提到原则上来,避免无原则的纠纷(详见参阅资料三);毛泽东等指挥各路红军向隰县、永和、大宁之间的黄河东岸渡口转移,并在转移中抗击敌人。红十五军团、红一军团、红二十八军,相继集结在隰县罗镇堡、永和县桑壁镇、永和关、铁罗关、于家咀黄河渡口,准备回师西渡。

4月30日,“桑壁会议”结束。毛泽东率红军总部前往桑壁镇前龙石腰村,当晚在该村住宿。彭德怀等先行前往阁山、于家咀等地检查渡河准备工作。桑壁会议后,东征红军开始陆续回师西渡。

在国民党大军压境、四面围堵红军的危难时刻,毛泽东主持召开“桑壁会议”。在“桑壁会议”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审时度势,作出回师西渡的决定,发布回师西渡的命令,并指挥东征红军回师西渡,让国民党妄想在山西消灭红军的企图破灭瓦解。可以说,“桑壁会议”在党和红军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的作用,我们应该永远铭记“桑壁会议”。 尤其在当前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时刻,我们对这段历史进行挖掘整理,深入考证,希望为辉煌的中国革命史和伟大的中共党史再写浓墨重彩的一页。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弘扬东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并在东征精神的激励下,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全力拼搏,奋发有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参阅资料一:

一军团行动方针(节选)

(1936年4月22日24时)

林、聂、徐、程并告周:

……

(二)一军团坚持现地区,保证清水关、铁罗关两渡口,及必要回旋地区于我手中,周副主席保证船只。

(三)宋任穷指挥二十八、三十军在义泉以西,吸引关麟征而迟滞之,我们率十五军团以三天进至克城镇、午城镇之线。对阎锡山表示西退,仅留宋支队在勍香镇附近监视东北面之敌。

(五)三面敌人以企图消灭我于永、隰、大地区之目的。有采如下行动路线之可能。

(六)在此情形下,石楼、水头间,水头、大麦郊之间,大麦郊汾西之间,汾西、克城镇之间。此四个空隙容许我军全部成一路或分为两路突出封锁线,必须保持康城、勍香上下地区于我手中,作为转动之枢纽。

(九)万一情况改变到暂时不许可我们在山西继续活动时(没有出封锁线可能时)。我们也准备着暂时回到陕甘,经营神府区域、三边区域、环水区域、湿水区域、陕南区域等……因此目前若干天之内,一军团必须保持渡口,及回旋地区于我手中,周副主席保证船只。

彭、毛   

(中央档案馆172卷43号)

参阅读资料二:

关于我军西渡黄河扩大陕甘边区(节选)

(1936年4月28日20时)

周副主席、林、聂、徐、程、叶、杨:

(一)目前我□情况中:

1、在山西是阎锡山和蒋介石(五十一个团)再加堡垒主义。

2、在陕西是张学良杨虎城在蒋介石令下向陕北进攻,企图封锁黄河,但神府区域三边区域空虚。

3、在甘肃是蒋介石之胡宗南周岩两部,入山西毛炳文调甘南王均陈伍成仁等在陕南与甘南,张学良原在环水区域之部队,十部调陕西,环水区域及其以西均空虚。

(二)根据上述情况方面军在山西已无作战的顺利条件,而在陕西甘肃则产生了顺利条件,容许我们到那边活动,以执行扩大苏区锻炼红军培养干部等任务。另一方面则粉碎卖国贼扰乱抗日后方计划,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此处则有派一支队去陕南扩大苏区及引敌人之必要。

……

     彭、毛

(中央档案馆174卷46号)

参阅读资料三:《东征琐记》(作者:萧向荣)

参阅读资料四:《毛泽东年谱》摘要

参阅资料五:谢振华(曾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山西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东征时任红三军团部保卫局执行科长。在《我随毛主席渡河东征》一文中回忆:1936年4月下旬,毛主席和彭德怀率总部机关到永和县桑壁镇一带并召开军事会议。

东征红军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

1936年,东征红军在永和县桑壁村成立的苏维埃政权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