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艰难历程

  时间: 2020-06-15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任命朱德、彭德怀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正副总指挥。至此,国共两党长达近两年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谈判,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毛泽东:蒋介石的策略是最后瓦解红军

1935年12月31日,蒋介石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今年中心工作为剿匪,可说已达到七分成功,明年则可以抗倭为中心,对匪仅着力于清剿可也。”这个“七分成功”的“剿共”战果,在蒋介石看来,已基本达到“攘外必先安内”的效果,1936年就要“以抗倭为中心”。

中日两国相比,国力悬殊,要以弱国战胜强国,必须求得国际援助。蒋介石最先想到英、美等西方大国,可是,英、美却隔岸观火,采取所谓中立策略。蒋介石这才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苏联,况且,苏联当时也受到日本的军事威胁。除此之外,蒋介石还想借助苏联影响中共。

1936年1月1 7日,国民政府驻苏武官邓文仪受蒋介石指派,与在莫斯科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会谈。邓文仪给王明开出了国共合作的路线图,那就是中共取消苏维埃政府,其领导及工作人员可参加国民政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国共两党可以恢复到1924-1927年的合作形式等等。

王明不在国内,对中共和红军的情况了解不多,所以,没有贸然应允邓文仪,而是让他去国内谈,并说,凡涉及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必须去和毛泽东及朱德同志谈”。

中共当然清楚蒋介石的真正动机和用心。1936年2月21日,张闻天、毛泽东和彭德怀以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的名义,在给正在与张学良谈判的李克农的训令中说:“蒋介石策略,即取消苏维埃红军,纳入三民主义的轨道,引进共产党代表于国民大会,在共赴途国难口号下取消苏维埃制度与暴动策略,接受南京节制,以最后瓦解红军。”

陕北红军在与东北军秘密达成谅解后,胜利地完成东征,横扫山西十多个县,兵逼河北和绥远。惊恐不安的蒋介石调集中央军进行“追剿”,红军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于1 936年5月初退回陕北。这时,蒋介石又让国民党谈判代表曾养甫给中共传递四项具体条件:一、停战自属目前迫切之要求,最好陕北红军经宁夏趋察绥外蒙之边境,其他游击队则交由国民革命军改编;二、国防政府应就现国民政府改编,加入抗日分子,肃清汉奸;三、对日实行宣战,全国武装抗日队伍自当统一编制;四、希望中共的领袖来南京共负政治上之责任,并促进联俄。

这四项具体条件不乏积极的态度,但国民党的谈判代表在解释这四项条件时,却要中共放弃对改编后红军的领导。至于红军的出路,则“最好另辟新土”,这个“新土”就是外蒙边境。此时,外蒙已成日苏的军事关注点,蒋介石把红军发配到外蒙,其用心已是不言而喻。

蒋介石:我想还是送他们到外蒙古去吧

针对国民党的四项条件,中共向国民党谈判代表提出,在国民党没有“停止围剿与封锁红军和苏区”的情况下,中共“无意考虑取消苏维埃组织及红军之提议”。

但蒋介石在顺利解决“两广事变”后,对红军的态度又强硬起来。曾养甫十分明确地告诉中共代表张子华,国共两党达成妥协的基础是上述四项条件,而核心是”实现指挥与编制之统一”,中共“应于此时放弃过去政治主张,并以其政治军事全部力量置于统一指挥之下”。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已根本不是原先意义上的改编,而是货真价实的收编。

民族危机,大敌当前,中共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妥协和让步。11月1 2日,毛泽东致电中共驻东北军联络代表刘鼎,表示可以接受由陈立夫提出的四项条件,即共产党公开活动,苏维埃继续存在,苏区派代表参加国会,红军改名照国民革命军编制及待遇,但不变更原有人员。同时委派潘汉年为正式代表,迅速重开谈判。没想到陈立夫在会谈时,竟然以发通牒的口气,要求立即取消对立的政权和军队,红军可保留3000人,师长以上领导一律解职出洋,半年后按才录用。潘汉年当即予以拒绝。

    当时,国共代表的会谈已接近核心问题:红军改编、苏维埃改制、以南京政府为中央政府。后两个问题都可以具体磋商,唯独红军问题最为棘手。蒋介石对冯玉祥说,军队问题"这是最不易解决的问题,谁敢去领导他们的军队呢?何况现在他们不答应改编,我想还是送他们到外蒙古去吧!”蒋介石旧话重提,用的是借刀杀人之计,仍要将红军发配到外蒙边境,让其自生自灭。

    中共中央致电潘汉年,让其转告陈立夫,这种条件我们"无法接受”。

周恩来:我们并未从西安事变中索取什么

    之后,红军在山城堡战役中全歼胡宗南部一个多旅。蒋介石又改变了态度,指示陈立夫告诉潘汉年,原先只允许红军保留3000人,现在可以保留30000人,不是编遣,而是改编。与此同时、蒋介石又亲率众多军政要员飞赴西安,要倾其全力把红军赶到外蒙边境。’

蒋介石虽将红军人数扩大了十倍,却附加了苛刻的约束条件,苏区和红军必须改制改名,统一行政和军事组织于南京政府领导之下。

    12月10日,毛泽东致电潘汉年,强调必须两党(不是两政府)平等地签订抗日救亡之政治军事协定,红军不能减少一兵一卒。离开实行抗日救亡之任务,无任何商量余地。

    西安事变的爆发,突然中止了蒋介石更大规模的“剿共”战争,他所希望的把红军赶往外蒙边境的设想,再也不能实现。

    几乎是在事变的第一时间,张学良给中共中央拍去电报,要求中共参与事变的善后,中共中央立即派周恩来等赴西安协商。

    12月24日夜,蒋介石接见了周恩来。周恩对蒋介石说,中共并未从西安事变中索取任何资本,所提建议措施与数月前之主张并无二样。现在,我们想要蒋介石作出如下保证:一、停止“剿共”;二、容共抗日;三、允许中共派代表到南京向蒋解释其主张。

    蒋介石回答说,红军北上抗日一直为其心中愿望,若如周之所言,中共愿意停止一切赤化宣传,听从其指挥,他将视中共军队如己出,享受胡宗南军队一样之待遇。

    12月25曰,蒋介石在张学良的陪同下,由西安飞往南京。毛泽东、周恩来致电潘汉年,让其向蒋介石转达这样的意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不再有战争,不再“剿共”,并保证红军的最低限度之供养等。蒋介石同意了上述意愿,于1937年1月31日电告顾祝同:红军驻地陕北,南京每年给20万至30万的经费。两党联合抗日,红军可在西安设立联络处。

朱德、彭德怀:立即自动改编并向全国公布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共为表示合作抗日的诚意,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的电文中明确保证:”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在此政治保证的前提下,周恩来就红军改编问题正式向国民党代表张冲提出,红军应改编四个军十二个师,以组成一路军,照中央军待遇,如果迟缓改编,每月对红军的接济至少百万。

    蒋介石仍不把共产党放在平等的位置,甚至认为红军不是改编,而是投降。至于红军改编为一路军的意见,被他断然拒绝。

    红军改编后的建制和人数,双方一直在磋商谈判之中,很难最后决定。而这并非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蒋介石孜孜以求的是取消中共对改编后的红军的领导。

    朱德、彭德怀等红军将领对此态度非常坚决。他们认为,蒋介石对红军改编所提条件,超过我们统一战线最低限度原则,如果接受其条件,红军有瓦解的危险。他们主张,不论蒋介石同意与否,我们立即自动地改编为三个师一个军部,并向全国公布。

    战事的发展已由不得蒋介石。1937年8月22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根据战斗序列,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下辖115、120、129三个师,将近五万人。

(摘自《军事史林》2014年第11期)